来自:网络日期:2021-08-04点击数:1337评论(0)
被上交所摘牌、董事长退出、吃监管罚单近4000万……宜华还能撑多久 ?
最近,宜华生活再次站在舆论风口:因财务造假被证监会拟罚款近4000万元。因“董事长等12位高管退出”刷屏家居圈才过去没多久,频频动荡的宜华生活似乎命途多舛,却是早有预兆,其未来将会如何,不得而知。
宜华的动荡
最近几年,对宜华生活来说,并不平静:
2020年4月24日,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,被证监会立案调查;
2020年5月,因2019年度财务报告被出具“无法表示意见”的审计报告,公司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,股票简称也由“宜华生活”变成“*ST宜生”;
2021年1月29日,证监会通报称,初步查实2016-2019年宜华生活定期报告存在严重虚假记载,包括虚增利润、伪造银行单据和伪造资金往来等;
2021年2月5日,ST宜生再度一字跌停,报收0.7元/股;
直到3月15日,ST宜生宣布退市,3月22日,被上海证券交易所摘牌,这意味着正式退出A股市场,也是退市新规下的首只“1元退市股”。
在被调查之前,宜华生活就一直饱受质疑,除了多年的“存贷双高”,还有自2016年起业绩大降、股价走低,其背后的宜华集团也深陷“资金链紧张”“借钱给贾跃亭渡劫”等舆论漩涡。
多米诺骨牌效应才开始,7月22日,宜华生活高层大换血,董事长刘壮超 、总经理万顺武、副总经理黄国安、刘伟宏等12位高管退出。就在前一天,公司5次被列为被执行人,执行标的金额总额超142万元。
(图片来源:经理人网,侵删)
7月23日,证监会官网发布通告《证监会通报首批适用新<证券法>财务造假案件处罚情况》,提到宜华生活多年连续实施重大财务造假,该案件已进入告知程序,拟对该案件违法主体合计罚款3980万元,是目前拟对上市公司信披违法罚款额最高的案件。
曾经的风光
宜华生活成立于2001年05月31日,其前身为宜华木业,控股股东为宜华集团,实际控制人为潮汕地区家喻户晓的资本大佬刘绍喜。纵观宜华生活的过往,用“风光无限”形容一点也不为过。
2004年,在许多家具企业才刚刚开蒙时,成立3年的宜华生活一举登陆上交所,突破80亿市值,成为汕头第一家成功上市的民企,也是家居领域少有的几家,主要从事家具和木地板等家居产品的研发、设计、生产与销售,产品定位中高端,主导产品包括木质家具和木地板、软体家具等产品系列。
(图片来源:经理人网,侵删)
作为中国首个以自有品牌出口和销售木制品企业,宜华生活还拥有“****商标”“国家免检产品”“中国名牌产品”“中国出口名牌”“国家出口免检产品”“中国最有价值品牌”等多项国家荣誉,还被认证为高新技术企业。
之后开启了收割模式,2012年收购华嘉木业、非洲加蓬等,在2014~2016年,宜华豪掷34亿元投资并购9家公司,宣称要以“互联网+泛家居”模式,构建“Y+生态系统”,所谓“生态系统”主要包括美乐乐、爱福窝、有住网、海尔家居、多维尚书、沃棣家居设计、金融一号店等互联网平台,以及新加坡华达利、健康家等,最多的时候旗下拥有40余家子公司。
还能撑多久
危机始终需要一个酝酿过程。从2016到2019,表面相对平静的宜华生活遭遇监管和财报同时出现问题时,已然大厦将倾。
从从2019年开始急转直下,因宜华集团战略调整,关闭宜华生活旗下203家门店开始,“资金困局”露出苗头;耗资18亿收购的华利达又因新加坡司法代管机构以1亿美金将华达利全部股权出售给金山资本而陷入合同纠纷,无节制扩张的结果是被资本反噬时难以兼顾,留下债务压身……
曾经的汕头第一个年产值超百亿的民营企业,曾在2015年市值一度飙升到最高340亿元,但是到了2021年3月被摘牌前的临终市值仅剩约7.7亿元,股价也自2016年开始一路阴跌;再到因财报问题被证监会立案调查、下罚单。
如今的宜华生活,似乎也离“致力成为全球领先的住居生活一体化服务商”的愿景越来越远了,未来还能撑多久,我们尚未可知,但对家居企业而言,其由盛而衰的过程也是一个警示,值得深思。
(文章来源:经理人网,侵删)